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哪些困境?如何解決?******
共筑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金橋”
縱觀當前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進程,宛如一條奔騰激蕩的長河。網絡空間是現實世界的投射和具現,從國際形勢來看,大國關系、國際秩序、地區安全、社會思潮、全球治理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再加上世紀疫情,國際格局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從全球信息化發展進程來看,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快速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輪廓已經清晰,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虛擬化的技術特征不僅深刻影響著各國國內產業形態、生活方式、社會形態,還帶來國家間力量對比的變化,加劇國家競爭。國家安全和利益、企業經營運作、公民權利等都前所未有地集中在網絡空間,通過數據流轉不息。國際社會多邊各方,無論是政府、企業、社群還是民眾,都期盼著網絡空間能夠立規建制,形成行為規范,實現全球治理。
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現狀與困境
當前,愈演愈烈的大國博弈,空前復雜的網絡安全形勢,都預示著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進程充滿不確定性。
總體來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把持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主導權的主要態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其憑借理論的長期積累、技術的先發優勢和對話語權的壟斷,在網絡空間各個領域和各大議題上拋概念、推規則,不遺余力地推廣以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為基礎的網絡空間國際治理模式。
如果說2011年的“倫敦進程”拉開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政府介入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進程的序幕,那么,2013年北約推出《塔林網絡戰國際法手冊》、2017年2月微軟公司發布《數字日內瓦公約》、2017年4月七國集團(G7)部長會議聯合發布《網絡空間負責任國家行為規范宣言》、2017年11月全球網絡空間穩定委員會提出基于七項要素的網絡穩定框架以及2018年11月法國提出《網絡空間信任與安全巴黎倡議》等,都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企圖把持網絡空間國際治理話語權和規則主導權的具體表現。
近年來,隨著美國將冷戰思維延伸到網絡空間,西方國家罔顧國際社會“一個世界一張網”的強烈呼聲,逐漸以意識形態劃界,打著反對所謂“數字威權主義”等幌子企圖分割互聯網。他們表面上在維護網絡空間的所謂穩定,實際上卻在撕裂、切割著網絡空間。這也是當前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向前推進的最大障礙。
當前,網絡空間紛爭激烈。美國率先在網絡空間擴軍備戰,直接威脅攻擊他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五眼聯盟”(指由五個英語國家所組成的情報共享聯盟,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網絡空間橫行霸道,肆無忌憚監控全球;各方勢力利用遍布全球的社交媒體,挖掘數據、操控輿論、蠱惑人心,在世界各地導演不同版本的“顏色革命”。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網絡議題無限政治化,以意識形態劃線,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嚴重惡化網絡空間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狀態。此外,以勒索病毒等為代表的網絡犯罪猖獗,網絡恐怖主義暗流涌動,公民個人信息受到侵犯,商業機密被竊取和泄露。
面對上述問題,國際社會如何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安全和穩定,尋求共同利益、增進互信,劃紅線、列禁區,在承認網絡主權原則的基礎上負起責任,需要新理念,更需要新實踐。
為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全人類整體利益的高度,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各國人民的共同期待,超越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差異,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和長治久安指明了方向,正在對國際關系走向和人類歷史與未來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更為推進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是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積極推動者和實踐者。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首次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闡釋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自2019年起,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已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以及“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實踐案例”,積極回應“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網絡空間多邊各方的期待,全面闡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基本原則、實踐路徑和治理架構,向國際社會發出倡議:攜手合作,共謀發展福祉,共迎安全挑戰,把網絡空間建設成造福全人類的發展共同體、安全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展示世界各國開展的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實踐案例,生動講述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故事。
中國以網絡空間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和使命擔當,為在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進程中踐行公平正義做出不懈努力。中國一貫支持聯合國在網絡空間全球治理中發揮主導作用。2011年9月,中國、俄羅斯等國向第66屆聯合國大會提交“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推動信息和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進程。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談判進程。多年來,中國建設性參與聯合國信息安全開放式工作組和政府專家組進程,并為確保兩個工作組于2021年先后協商一致達成最終報告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這份最終報告重申各國應遵守《聯合國憲章》、致力于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尊重各國網絡主權,并就網絡空間國家行為規范提出建議。最終報告還吸收了中方之前提出的《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的一些重要主張,包括促進全球信息技術產品供應鏈的開放、完整、安全與穩定,倡導各國制定全面、透明、客觀、公正的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并建立全球統一規則和標準等。此外,2021年9月中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
解決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難題需各方加強合作
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三大主題:一是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理念的基本原則,是各國平等、公平正義、共享共治的共同價值,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二是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基本態度,是在尊重各國網絡主權的基礎上依法監管,還是在所謂網絡自由的名義下放任自流;三是對網絡空間秩序的基本立場,是維護和平穩定,還是動輒威懾、先發制人,甚至挑起沖突和戰爭。
上述三大主題演化出諸多前沿核心議題,如網絡主權、國際法在網絡空間的適用、數據安全規范、數據跨境流動監管、數據主權、新型數字鴻溝彌合、全球IT供應鏈的韌性、網絡空間的公民隱私權保護及人權保障、對網絡攻擊實施具有公信力的溯源、網絡重大突發事件的危機管理等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當前,網絡與信息技術自身的快速發展導致網絡空間膨脹,衛星互聯網的搭建、量子互聯網的研發、海底光纜的更新換代以及快速發展的物聯網技術等,都標志著人類社會全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已經生活在充分網絡化的現實與虛擬融合的世界。在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進程中如何搶占未來制高點和新領域,如AI、區塊鏈、數字貨幣、量子技術等,都需要包括主權國家在內的網絡空間各行為主體加強合作。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網絡空間劃界結盟,構建所謂的“網絡空間民主聯盟”。新冠肺炎疫情在推動各國加快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加劇了網絡安全的復雜性—網絡空間中國家間競爭加劇、政府治理受到沖擊、社會結構產生巨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國際社會需要新智慧、新思維、新路徑。
中國堅定推動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進程
堅定推動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進程,可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堅持推廣能被國際社會廣為接受的網絡空間價值觀,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的“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和網絡主權主張即是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中國方案的旗幟和基石;二是堅持推進國際合作,在堅持以聯合國框架為主渠道和主要平臺的同時,吸收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等多邊各方的已有成果,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三是堅持達成基本規范,同國際社會各方圍繞平臺治理、數據安全、數據跨境流動、網絡攻擊溯源、打擊勒索病毒、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等多個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密切溝通,盡可能達成共識,找到解決方案;四是圍繞“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持續向國際社會推出最佳實踐案例和具體推進路線圖。以上四個方面,不僅體現出中國作為網絡大國的使命擔當,更反映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訴求。
雖然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形勢復雜,但我們要堅定信心,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團結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在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進程中架起一座互聯互通、共商共建的“金橋”,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全人類,抵達數字文明的彼岸。

作者:張力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
來源:《中國網信》2022年第5期
凝心聚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凝心聚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家談·一起來想一起來干③·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北酒诖蠹艺?,我們選刊3篇來稿,共同探討如何在新征程上更好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凝心聚力。 ——編 者 接續奮斗提升幸福指數 天津薊州區 李 通 作為一名駐村干部,我有幸參與到推進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擘畫了宏偉藍圖。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所在的工作隊,結對幫扶了兩個經濟薄弱村。我們通過持續實地走訪、深入調研、論證分析,精準把脈村莊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對癥開方、精準施策。從帶領村集體成立農業科技公司促進農副產品銷售,到依托教育資源優勢為村莊發展貢獻智慧力量,再到利用村莊閑置空地種植太陽花打造“網紅打卡地”,實踐充分表明,把老百姓滿意不滿意、認可不認可作為評價工作的重要指標,把一件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就能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面向未來,我們工作隊將繼續努力,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 黨建引領激發內生動力 湖南湘潭市 黎孟秋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對我們基層干部而言,當務之急正在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抓好黨建促進鄉村振興。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方面,要夯實堅強堡壘,持續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排查整頓、基層黨組織整建提質等行動,形成黨建引領、支部帶頭、黨員在前的干事創業格局。另一方面,要鍛造過硬隊伍,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帶動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大放光彩。近年來,我所在的鄉鎮健全完善墩苗歷練、嚴管厚愛、擇優選用工作機制,選優配強村級黨支部,逐漸形成一支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 藍圖已繪就,奮斗正當時。以實際行動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落地落實,推動鄉村振興不斷邁上新臺階,是基層干部的職責所在。以黨建引領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必能繪出新時代鄉村振興錦繡畫卷。 文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吉林長春市 魏志宇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改變廣大農民精神面貌,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吉林藝術學院通過藝術鄉建參與到鄉村振興中,努力探索藝術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方式方法。以吉林省長春市其塔木鎮劉家村為例,我們通過挖掘整理7項非遺與民族民俗文化,共同策劃與執行農民豐收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依托墻繪改善村落環境,提升文化氛圍;參與關云德滿族民俗博物館建設,讓鄉村博物館留存鄉愁記憶;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吉林九臺五官屯貢米栽培系統”為依托,探索新媒體上農特產品的宣傳與銷售……這些實踐啟示我們,文化、藝術介入美麗鄉村建設,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時期“三農”發展的有效路徑。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圍繞地域獨特的鄉土文化、民族藝術等開展更多維度的藝術鄉建,進一步推動藝術走近農民、走向農村,為鄉村文化振興做出新的貢獻。(人民日報) 大贏家彩票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