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教興國路上繪就科技自主濃墨重彩******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重慶大學】
在科教興國路上繪就科技自主濃墨重彩
——重慶大學師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圣 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深艷
“樹立遠大理想,勇于將小我融入祖國大我,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秉h的二十大代表、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最近連續為學校2022級本科生上了數堂形勢政策課。舒立春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勉勵同學們不負青春韶華,不負時代重托,以重大人的責任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重慶大學迅速成立了由黨的二十大代表、校領導、思政課教師、輔導員以及學生黨支部委員、團學骨干等183人組成的師生宣講團,以傳達報告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形勢政策課、專題黨課等多種形式宣講,在全校掀起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以“大平臺”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10月31日15時37分,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8分鐘后,夢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熱烈祝賀夢天實驗艙發射成功”“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樓大廳內不時響起陣陣掌聲,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師生在這里舉行主題黨日活動,并邀請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阿爾法對日定向驅動機構對構齒輪傳動研發負責人陳兵奎,講述他歷時8年攻克極端工況下對構齒輪多項關鍵技術,助力“問天”和“夢天”24小時不間斷追蹤太陽的科研經歷。
重慶大學潘復生院士團隊。資料圖片
陳兵奎所在的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緊跟國家重大戰略,瞄準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對機械傳動系統的重大需求開展科技攻關。近年來,實驗室相關研究成果先后為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嫦娥五號著陸驗證系統、首次月面無人鉆取采樣等重大任務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我國高壓輸電行業的拓荒者、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蔣興良牽頭建設的湖南雪峰山能源裝備安全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源裝備安全防御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多年來,蔣興良率科研團隊堅守冰雪高山做研究,在電網防冰減災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為“西電東送”等國家重點工程作出重要貢獻,相關研究成果還為能源裝備安全儲備了原創科學數據和關鍵技術。
“重慶大學正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為契機,探索創新平臺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通過強化有組織的科研加快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敝袊こ淘涸菏?、重慶大學校長王樹新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作出了戰略部署。為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重慶大學以現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核心,高質量建設由“先進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術”“先進材料”“電子器件”“人工智能”等領域組成的科學中心,圍繞國際學科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區域經濟產業發展,全鏈條開展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應用研究,努力打造服務重慶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研究和創新發展研究高地,形成服務國家需求和支撐前沿研究的戰略科技力量。
以“大項目”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12月5日,在山東省菏澤市某風電場項目,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海裝成功完成165米級鋼混塔筒機組的吊裝,其支撐結構采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緒紅和王宇航團隊研發的鋼-預應力混凝土混合結構塔筒。這種混合結構塔筒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與100米輪轂高度傳統純鋼結構塔筒相比,發電量提高25%~28%,每年新增總發電量約135億千瓦時,可供約647萬戶家庭的全年用電,按等電量替代火電計算,相當于節約標煤700萬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新型能源材料及裝備是能源戰略轉型的關鍵支撐,其中鎂電池和鎂儲氫等鎂基儲能材料潛力巨大。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牽頭在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的鎂電池研究團隊和鎂固態儲氫團隊,已成功研發多種鎂離子電池和新型儲氫材料。由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廣東國研、廣東省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鎂離子電池”項目,還獲得2022年國際“鎂未來技術獎”。
重慶大學還與重慶兩江新區聯合共建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瞄準能源轉型前沿技術打造國家級儲能科技創新平臺,并面向全球發布了一批示范項目和人才招募“英雄帖”。知名專家學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科研前沿的敏銳把握,也潛移默化地激勵著青年師生。
“周老師經常在工程一線挖掘科學問題,理論結合實踐解決問題。團隊的年輕人不只是以他為學業導師,更奉他為人生導師?!蓖跤詈奖硎?,周緒紅院士目前正帶領團隊開展海上風電工程結構研究,為保障深遠海區域龍卷風、洋流、海浪侵蝕等極端情況下風電設施結構安全提供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支撐。
以“大改革”打通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全鏈條
高校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主陣地,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是新時代高校肩負的新使命。
重慶大學校園風景。資料圖片
2022年,教育部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明確了加快國內碳儲領域相關專業學科、科研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點任務?!?021年學校獲批開設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成為全國首批四所獲批開設該專業的高校之一?!敝貞c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副院長陳結介紹,學校緊扣國家“雙碳”戰略需求,提前謀劃制定完善碳儲科學與工程的培養方案,并致力于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的領先技術研發,填補我國在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碳管理及碳交易等方面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空白。
卓越工程師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稀缺資源。2020年,重慶大學和重慶兩江新區合作,在國內率先創建“學科交叉,項目驅動”重慶大學明月科創實驗班,打通產業和學校的邊界,推進新工科教育實驗。重慶大學也獲批成為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試點建設高校。
“我們的目標,是將卓越工程師學院打造成新工科教育改革試驗田和重慶市‘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示范區?!敝貞c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執行院長羅遠新說,學院將瞄準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培養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等關鍵領域高層次人才。
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教授朱濤率領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t系列”光纖智能感知產品,能夠為長輸管道、火災預警、橋隧監測等提供先進的一站式解決方案。2022年5月,朱濤團隊注冊成立重慶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他本人自主研發的感知技術獲得了1400萬元天使輪融資,團隊知識產權也被作價4200萬元。
重慶大學改革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支持鼓勵科研人員以成果作價入股和融資,推進科技創新產學研全鏈條“一體化”。近年來,學校以“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钡绕脚_為依托加快建設技術轉移研究院,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逐步創建由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和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技術轉移研究院、產業技術研究院、國際聯合研究院“1+5”科研管理體系,形成了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工程實踐、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的科研全鏈條組織模式,打通、暢通科技創新“全鏈條”。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和國家戰略需求搶抓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機遇,重慶大學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原創性高水平學術成果快速增長?!笆濉逼陂g,全??蒲锌偨涃M較“十二五”增長34%,其中國家級項目經費增長155%、承擔國家基金項目增長35%。2022年至今,學校新增國家級千萬元以上重大重點項目近20項,牽頭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6項,轉化科技成果100余項。
“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努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和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以科技自立自強為目標,瞄準高峰、基礎、前沿、交叉,強化有組織創新,加快成果轉化;持續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支撐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痹谥貞c大學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報告會上,舒立春號召全校師生凝心聚力、接續奮斗,切實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28日?05版)
汽車服務商2022年業績考:9家預計凈利潤同比下滑******
本報記者 龔夢澤
受疫情和多重外部因素影響,2022年汽車流通行業整體出現下跌,銷量和利潤雙雙下降。盡管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多家經銷商業務情況有所回暖,但仍未能改變行業整體下滑的態勢。
日前,各大汽車經銷商集團和服務商陸續發布了2022年全年業績預告?!蹲C券日報》記者統計了9家頭部企業的數據(包括7家A股上市汽車服務商和2家港股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包括龐大集團、廣匯汽車、永達汽車、廣匯寶信、申華控股等凈利潤皆出現同比下滑。
同花順iFind顯示,在已公布業績預告的9家企業中,按照預告凈利潤上限排名,大東方、阿爾特和上海物貿位居前三,分別達到了2.1億元、1億元和5330萬元。
然而,即便盈利排名靠前,但從凈利潤變動情況來看,上述3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大東方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1.5億元至2.1億元,下降幅度為76.58%至67.22%;阿爾特預計凈利潤8000萬元至1億元,下降幅度為61.04%至51.31%;上海物貿預計凈利潤5330萬元,下降幅度為63.92%左右。
凈利潤榜單中,排在第四位的是浩物股份,2022年預告凈利潤上限僅為480萬元,其也成為上述9家企業的盈虧分界??亢?的申華控股、廣匯寶信和龐大集團預計2022年虧損至多為2億元、7億元和11億元,其中申華控股凈利潤跌幅高達583.8%。
事實上,在過去一年中,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汽車銷售行業困難重重。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研結果顯示,2022年全年有約90%的經銷商未完成銷量目標,接近一半的經銷商處于虧損狀態。
作為曾經全國經銷商的龍頭,A股上市經銷商廣匯汽車成為目前虧損最大的汽車服務商。據公司業績預告顯示,廣匯汽車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8億元到-26.7億元。
記者查閱9家公司業績預告發現,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多家公司均提及疫情影響。如阿爾特就表示,報告期內,疫情多月份多點散發,多地局部性反復封控,公司及客戶員工陸續經歷休假隔離期,因此項目執行進度及項目驗收受到較大影響,導致報告期內凈利潤減少。
據廣匯寶信透露,業績轉盈為虧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度受疫情及各地防控政策影響較為嚴重。尤其2022年下半年集團位于西北、華北、西南及東北等地區的經營網點,均受到零星、散發性疫情的反復沖擊和各地區不同封控政策的影響,這對集團4S門店的正常運營產生階段性的較大沖擊。
廣匯汽車則表示,隨著各地防疫政策逐漸調整,疊加購置稅減半政策結束,公司為加快資金和庫存的周轉效率,對疫情期間積攢的庫存車輛實施了讓利銷售,進一步侵蝕了四季度及全年的毛利。
流通協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1月份、2月份車市有望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2月份或將出現補償性消費,3月份將有明顯起色,4月份國內車市有望出現大幅度同比正增長。
中國乘用車產業聯盟秘書長張秀陽也表達了類似看法。他認為,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兼具復蘇彈性和長期成長邏輯。而從產業鏈視角來看,相比體量龐大的整車板塊,汽車經銷服務商作為汽車產業鏈“神經末梢”,對于經濟周期更敏感,也有望率先帶動銷量回暖和盈利修復。(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