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出現積極信號!多地二手房市場率先回暖******
低迷許久的樓市出現積極信號——多地二手房市場逐步回暖了。
近日,多家機構發布1月樓市數據,均顯示二手房先于新房明顯回暖。比如貝殼研究院稱,1月上旬50城日均帶看量較12月增加22%,北京、石家莊、廊坊及天津等地增幅均在40%以上;日均成交量較去年12月日均增加39%,廊坊、北京等地日均成交較12月翻倍。
業內專家認為,此輪房價下跌已經到底,未來將從核心城市開始逐步企穩回升。二手房一旦活躍起來,就能對新房產生帶動作用。一些城市出臺了鼓勵賣舊買新的政策,賣一買一按照首套房執行,對換房改善也采取了退稅優惠,這些政策將在新年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二手房市場低谷回升
去年以來,樓市出臺了千條調控政策,但新房市場反應平淡,至今都未見明顯回溫。與之不同的是,二手房市場自去年12月便有所回暖,進入2023年趨勢更加明顯。
貝殼研究院最新監測數據表明,去年12月疫情防控放開初期,二手房市場的交易量有明顯反彈,重慶、西安、廣州、武漢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現環比恢復。
房價持續下跌的勢頭也得到緩解。去年12月貝殼50城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約1%,跌幅較上月縮小0.3個百分點,環比下跌城市個數較上月減少5個,沈陽、貴州、煙臺等城市環比止跌轉漲。
進入2023年1月上旬,二手房市場繼續走暖,帶看等多個先行指標明顯回升,50城日均成交量較去年12月日均增加39%,廊坊、北京等地日均成交較12月翻倍。
同時,作為代表房價走勢的先行指標,1月貝殼二手房景氣指數結束了長達16個月的不景氣,突破20,這表明后續二手房價格將止跌。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二手房景氣度突破20,珠三角區域已經逼近30,預計后期價格止跌走穩動力更強。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為,盡管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底部早就出現,但“市場底”遲遲不肯出現,主要原因是三重壓力:一是對未來收入預期的擔憂,二是房企交付風險,三是對房價大幅下降的擔憂。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三年看,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他表示,通過對2020~2022年重點城市二手住宅房價盤點發現,2019年12月起,重點50城房價上行周期共20個月,累計漲幅11.4%;下行周期17個月,累計降幅11.1%。重點50城房價指數目前已跌回三年前水平,疫情前期貨幣外溢帶來的刺激效應基本出清完畢。
經過三年疫情考驗,不同城市房價的漲跌不一,50城中房價上漲的城市有18個,最高漲幅41.1%,平均漲幅13.5%;房價下跌的城市有32個,最大跌幅16.4%,平均跌幅8.3%。盡管大多城市房價下跌,但一線城市、長三角、大灣區、成渝都市圈的房價依然比3年前有穩定上漲。
許小樂認為,這輪房價下跌已經到底,未來將從核心城市開始逐步企穩回升。四季度以來,購房者的心態已出現些許變化,計劃在未來半年內購房的比例顯著回升,其中二線城市半年內有購房計劃的比例達到21%,置業需求更偏向離市中心近、房子大一些。
中銀證券研報也顯示,二手房市場正全線回暖,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6日,15 城二手房成交面積 98.4 萬平方米,環比上升1.9%,同比上升 24.2%;今年1月7日~1月13日,15 城二手房成交面積 136.6 萬平方米,環比上升19.9%,一、二、三線城市環比均上升。
不過將時間軸拉長,當下二手房市場仍處于低谷回升階段。浙商證券數據顯示,近一周(1.7~1.13)18城二手房成交面積352.1萬平方米,處于2020、2021、2022年的下游水平。
樓市企穩具備有利條件
與二手房市場走勢不同,當下新房市場仍寒意陣陣。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同比分別下降24.3%和26.7%,創歷史同期最大跌幅,比2014~2015年庫存高壓期的跌幅都要大。
房價方面,2022年全年,商品房均價下跌了3.2%,已連續11個月下跌。70城數據顯示,新房和二手住房價格指數已經連續16個月環比下跌,新房和二手住房同比分別連續9個月和11個月下跌。
2022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也下跌10%,創下年度最大跌幅。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上一次樓市開發投資承壓,還是2015年去庫存時期,彼時開發投資仍舊增長1%,2022年樓市的壓力是史無前例的。
在他看來,2022年,由于房價下跌、買房動力不足,資金鏈緊張等,金融機構紓困地產的意愿不足,因為資產價格沒到底,也擔心風險。于是,開發商不得不降價促銷,而且力度越來越大。由此,形成了供需兩端相互弱化的循環,導致行業全鏈條下滑。
不過,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仍有望回溫。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于17日表示,初步判斷2023年房地產對整個經濟的拖累不會比2022年大,房地產市場逐步企穩具有一些有利條件。
同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一要穩預期,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增強政策的精準性協調性,以更大力度精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場信心,努力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同住宅產業發展相協調,嚴控投機炒房。
二要防范風險?!耙活^”抓出險房企,幫助企業自救,同時依法依規處置,該破產的破產,該追責的追責,不讓違法違規者“金蟬脫殼”,不讓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蒙混過關。切實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做好保交樓工作?!耙活^”抓優質房企,一視同仁支持優質國企、民企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三要促進轉型。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現房銷售,繼續實行預售的,必須把資金監管責任落到位,防止資金抽逃,不能出現新的交樓風險。要形成房屋安全長效機制,研究建立房屋體檢、養老、保險等制度,讓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有依據、有保障等等。
李宇嘉表示,2023年,一邊要穩定樓市,一邊要紓困企業,一邊要保交樓。這三項工作,目前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保交樓進入攻堅階段,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都是存在資金硬缺口的。疫情后,民生、預期都要休養生息,怎么盡管穩定下來,2023年的工作仍舊艱巨。
不過,隨著需求端政策加快落實,符合條件的城市首套房貸利率下調,一二線城市政策空間不斷釋放,更多核心城市的信心有望回升。中指研究院認為,若各地政策執行到位,房地產市場最早或在二季度企穩,樂觀情形下,2023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或小幅增長,價格逐漸趨穩。
許小樂認為,預計2023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入市,供求關系恢復平衡,市場交易量價迎來溫和修復,上半年房價逐步企穩回升。不過,取消行政性干預,意在恢復市場調節機制,并不是鼓勵加杠桿炒房。在“房住不炒”政策框架下,市場會向中樞水平靠攏,不會出現報復式大漲。
渝北迎新消費季九大亮點活動“點燃”煙火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閆儀)九大消費活動精彩來襲!今(11)日,重慶市渝北區商務委透露,渝北區將于2023年1-2月以“暖心購·迎新春”為主題,舉辦“2023渝北迎新消費季”活動,讓市民朋友在感受濃濃新春節日氣氛的同時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實惠。
本次活動共設置了九大主題活動,包括“愛尚重慶·趣購年貨”渝北嘉年華、網上年貨節、商圈聯動大促銷、消費幫扶年貨巡展、全球優質商品采購與展銷會、“兩地暢玩”GO雙城、渝貨進友城、暖心年夜飯、文旅惠民消費季等,不僅設置了豐富多彩的互動環節,還最大限度給出各種優惠福利折扣。
周五至周日,“愛尚重慶·趣購年貨”渝北嘉年華將在新光里能量廣場正式啟動。屆時,將展示展銷渝北、云陽、雙流三地名特產品、休閑娛樂、文創產品;還將舉辦迎春宴席展,活動現場展示渝北知名餐飲品牌宴席佳肴,市民預訂宴席享受折上折優惠;現場還將開展迎新春、送春聯活動。
2023年1月,消費幫扶年貨巡展將在統景、洛磧、茨竹、興隆等11鎮有序進行。展會依托鄉鎮郵政網點,將推出米面糧油、年貨、酒水、特色食品等暖心年貨包、年貨大禮包;重點人口密集村鎮組織開展鄉村文化藝術展演,舉辦“渝北消費幫扶年貨市集”展示展銷,組織生活用品下鄉、消費服務下鄉、文化娛樂下鄉,讓鄉村居民過個暖心年,營造年味濃郁的節日消費氛圍。
1月13日-15日,2月3日-5日,渝北&雙流、廣安,將在雙流區城南優品道廣場、廣安市吾悅廣場,聯合舉辦“渝你同購·好事成雙”新春鬧雙城,以及“渝見廣貨”廣安特色產品展銷活動?,F場將搭建渝北特產館,組織渝北名特產品、餐飲美食、休閑旅游、文創產品參會參展,組織達人或商家直播推廣渝北重點商貿企業的優品精品,助力渝北、雙流、廣安三地產品“走出去”“引進來”。
此外,網上年貨節、暖心年夜飯將主攻線上渠道,聯動餓了么、美團、大眾點評、唯品會、載禾等電商平臺,開展年貨滿減補貼、限時秒殺、“渝北年夜飯熱門榜單”評選等活動,實現潮品年貨直達直送。全球優質商品采購與展銷會、商圈聯動大促銷、“兩地暢玩”GO雙城、文旅惠民消費季主攻線下游玩,發動嘉州、兩路空港、中央公園等重點商圈,支持鼓勵愛融薈城、SM廣場、桃源天地等13個大型商業綜合體加力滿減、加贈、打折、促銷;同時,各文化場館、旅游景區也將同步推出非遺趕集、景區酒店惠民消費、美麗鄉村攝影展、文藝演出等。
“2023渝北迎新消費季,將通過政府搭臺、企業讓利、全民參與,用九大活動展特色、聚人氣、激活力,全面推介渝北區優質消費內容,真正讓群眾得實惠、商家得利益、消費快升溫,推動渝北市場全面復蘇?!庇灞眳^商務委主要負責人介紹說。